英亚体育在线_英亚体育投注-360足球直播推荐

红窑镇国家产业强镇建设情况

时间:2021-07-07    来源: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字号:[ ]

一、基本情况

红窑镇地处涟水县域中心,面积157.54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农村人口88479人,是远近闻名的红色热土、人文家园、生态之乡。先后成功创建国家重点镇、国家级卫生镇、国家级生态镇、国家级诗词乡镇,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省级水美乡镇、省级文明镇、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省级特色旅游名镇等,获评“全国千强镇”。

该镇一直重视现代农业发展,2012年建成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获得农业部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淮安市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市级科技示范园区、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荣誉20余项。目前已形成了“一主两辅”的产业发展格局,一主即以钢架设施化大棚芦笋生产为主,是全省最大的设施化芦笋生产、加工基地。两辅即以中药材、鲜切花为辅,鲜切花产品主要出口韩国、日本市场。其中,芦笋高效栽培区,位于园区核心区中心位置,S235省道两侧,面积10000余亩,全部采用设施大棚进行芦笋规模化种植。

近年来,红窑镇紧扣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目标,紧盯“产业富民”主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支点,形成以万亩芦笋、万亩荷藕、万亩生态林、万吨双孢菇、万亩优质稻米基地“五大”产业为主导,秋葵、芡实、葡萄、盆栽花等特色产业齐头并进、量质并举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壮大设施化芦笋主导产业,已形成规模优势,累计投入22600万元,形成春雨、春竺、春禾、春晖、春华5个示范基地,总面积达10700亩,全部采用设施大棚进行芦笋规模化种植,分布在李庄村、颜下庄、延寿、金城、黄锅甑等7个村,其中设施芦笋面积达7450亩,年产量2.2万余吨、产值超26000万元。先后创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设施芦笋标准化示范区、省芦笋设施栽培标准化试点,获批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级绿色优质稻米示范基地、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镇。

经过申报,2021年5月获批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

二、建设内容

根据申报文件,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为5个部分:

(一)春禾芦笋大棚(含连栋大棚)项目

建设主体:涟水县春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地点:红窑镇李庄村。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占地500亩,建设连栋大棚11000平方,钢架大棚建设223000平方,单体大棚450个。

(二)春华芦笋连栋大棚项目

建设主体:涟水县汉唐蔬道芦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地点:红窑镇李庄村。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占地40亩,建设连栋大棚18600平方以上。

(三)芦笋展示、培训、电商、销售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主体:涟水县瑞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地点:红窑镇金城村。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春竺芦笋200平方米左右芦笋初选,展示、培训、电商、销售平台。

(四)芦笋种植扩面项目

建设主体:以招标方式确定。建设地点:红窑镇境内。主要建设内容:项目计划用地1000亩,建设连栋大棚7680平方米,钢架大棚建设373800平方米,单体大棚1060个,配套生产用房1500平方米。

(五)芦笋休闲采摘园

建设主体:以招标方式确定。建设地点:红窑镇境内。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2000平方米单体大棚,种植适合采摘和直接鲜食的水果芦笋品种。

(六)芦笋加工项目

建设主体:涟水县瑞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涟水县汉唐蔬道芦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地点:红窑镇境内。主要建设内容:芦笋初加工和深加工项目,主要购买加工流水线、洗笋机、包装机等机械设备。

三、项目推进情况

2021年上半年,全镇在现有芦笋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增量扩面具体如下:

1、增量扩面

A、涟水县春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李庄村境内建设春禾芦笋大棚项目,芦笋面积为500亩,连栋大棚11000平方,钢架大棚建设223000平方,单体大棚450个。目前正在建设中,大棚主体已完成。

B、涟水县汉唐蔬道芦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春华芦笋连栋大棚项目,占地面积40亩,建设连栋大棚18600平方以上。目前主体已完成,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

2、提质增效、三产融合方面

已完成春竺芦笋休闲采摘园、春雨芦笋休闲采摘园2个休闲、观光农业,更好地发展旅游+农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涟水县汉唐蔬道芦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洽谈芦笋初加工项目,芦笋初加工流水线正在调试生产阶段。

3、展厅、电商销售平台建设方面

展示、电商销售平台建设地点已确定,建设的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展示部分的规划设计目前已初步定稿,正待邀请专家论证确定,预计9月中下旬建设完成。

4、芦笋深加工方面

目前正在建设田头冷鲜保藏亩,占地1100平方米、计划容积3500立方米左右。计划新上一条芦笋汁全自动生产灌装流水线,日加工能力达到5万听,可解决1000亩芦笋废弃根茎综合利用问题。芦笋初加工方面正准备外出学习考察、引进相关的成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