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经开区聚焦产业需求与人才发展,通过多元化培训机制和创新模式,全面提升技能人才素质,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持续完善评价机制,建好“培育池”。鼓励企业自主评价,激发自身动力,通过技能等级认定帮助企业自评人才,实施企业技能人才自主培养评价改革,将评价和认定技能人才的“权利”交给企业。截至目前,该区技能人才总量4.7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64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994人。全年新增培养技能型人才3062人,高技能人才1208人。积极推动职业技能等级直接认定试点工作,采取业绩评定、现场评审等方式,不通过传统技能评价模式,直接认定无需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探索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
二是加快数字人才培养,激活“新动能”。支持企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探索数字技能培训新模式,利用数字技术加快平台化、定制化培训新模式,推动数字技能人才提质增效。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领域职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等职业累计培养521人,为建设现代产业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三是拓宽技能人才通道,成就“领军人”。全市率先开展民营企业特级技师评价工作,探索试点建立“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打破技能人才评价“天花板”,为顶尖技能人才提供了进一步向上发展的空间。持续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评选活动,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技术创新、技能攻关、技艺传承和研发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培育技术技能类人才培养载体,“杨新春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了经开区历史上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零的突破,培育和推选和兴汽车职工肖栋参评省“双创人才”,推动汉邦科技申报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全市率先开展特级技师评选工作,评选表彰了一批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首席技师和技能新秀,进一步发挥了高技能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