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涟水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聚焦企业关切,强化政策创新,构建起“政府搭台、金融赋能、企业受益”的良性生态,以改革破题、以创新制胜,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畅通“股债贷”多元渠道,破解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的融资需求,涟水县开展多部门联动,构建“股权融资补短板、债权融资扩覆盖、信贷融资强支撑”的全周期融资服务体系,推动企业从“依赖银行贷款”向“多元融资并举”转型,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政银企协同发力,架起融资“连心桥”。创新建立“网格化”政银企对接机制,联合在涟14家银行机构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累计走访企业25009户,半年增长5.58倍。针对融资堵点建立“一企一策”解决方案,为6家企业高效化解融资难题。创新《外贸企业专项走访信息采集表》《对美出口企业融资服务交办单》等,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防范风险传导。外贸企业专属通道,护航“出海”之路。成立外贸专项工作组,为110家外贸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针对“对等关税”冲击,编制《外贸企业金融产品汇编》,推广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等汇率避险工具。通过专项走访和限时办结机制,促成7家银行与36户外贸企业达成5.42亿元合作意向。科技金融生态圈,激活创新动能。开展科技型企业首贷扩面专项行动,组织银行机构对接14家无贷科技企业。创新“苏知贷”“科技易贷”等产品,累计发放高技术产业贷款32.04亿元,较年初增长51.24%。重点项目实现批量授信,捷泰新能源、今世缘技改等项目获授信超60亿元,提款进度达26%。推动“涟水特色”融资债券产品落地,拓宽企业“资金来源”。
二是创新服务机制,跑出营商环境“加速度”。为消除银行“不敢贷”顾虑,涟水县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内部考核机制,落实“尽职免责”政策,让基层客户经理“轻装上阵”,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性。尽职免责激发基层活力。建立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明确关键尽责情形下的免责标准。通过标准化评议流程,工行涟水支行为因企业经营不善导致不良贷款的客户经理免除责任,树立“敢贷愿贷”鲜明导向,客户经理走访企业积极性提升70%。绿色通道压缩办理时效。为高新技术企业开通科创贷款绿色通道,中行涟水支行一周内为淮安仲益电机投放1000万元流贷;华夏银行针对农副产品采购需求,20天内完成2000万元中期流贷审批,同步提供开户、汇兑等增值服务。快速发放流贷,解决企业燃眉之急。风险补偿筑牢安全底线。建立“按月监测、按季通报、年度考核”督导机制,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等方式守牢安全底线。建行涟水支行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按比例分担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不良率从1.98%降至1.02%。同时优化风险评估模型,动态调整补偿比例,实现风险可控与普惠金融的平衡。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厚植企业发展“沃土”。涟水县紧扣优化营商环境核心目标,聚焦企业融资痛点堵点,以“畅通三大渠道”为抓手,推动金融沃土精准厚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下来”。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减费让利政策,2025年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4.18%,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推广“免息券”“鑫薪贷”等产品,累计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千万元。信用修复“活起来”。创新建立信用修复“一站式”服务机制,联合银行机构为40余家企业修复信用记录,助力企业重获融资支持。法治环境“优起来”。开展“法治护航民企”专项行动,建立涉企纠纷快速处理通道,审结涉企案件平均时长缩短至20天。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覆盖企业超20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