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区全力聚焦“文旅兴区”战略和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彰显文化底色,推进文旅融合,文化旅游强区载体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是推进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充分挖掘淮安古城传统文化,围绕小品雕塑、园林复建、非遗植入、街巷肌理保护、传统民居修缮等开展保护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参照文物修复手法,规避大拆大建,做到微更新、微修复、微改造,精心修缮了湖嘴大街、估衣街、竹巷西街、乾鱼巷口、姜桥巷等特色老街巷,改造了临街街危房和现代建筑,恢复了明清街巷古朴风貌。
二是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先后招引落地蓝?数字文旅产业园、尚庐书院、老街客栈、清溪园等10多个文化旅游项目,尤其是在2023年签约的蓝?数字文旅产业园,以工业旧改为底蕴,整合河下古镇内原有商机厂的工业厂房和淮安古城、河下古镇的历史文化元素,打造汇聚文化创意、影视拍摄、文旅消费、数字科技、商业配套为一体的蓝·数字文旅产业园。该项目已于今年9月27日正式开园,园区内已有众多文创店、书画院、摄影馆、露营基地、咖啡店、手作店等商铺入驻,老建筑赋予新颜,文化艺术氛围日益浓厚,为该区文旅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是打响特色全域旅游品牌。按照河下核心保护区、风貌协调区、生态涵养区定位,实施文旅产业错位布局,打造“文上淮安”老品牌、“食上淮安”金名片、“夜上淮安”夜游品牌。河下老街导入了庆春堂、天妃宫、岳家茶馓、钦工肉圆、王兴茂酱园、李记豆腐脑、老虎灶茶餐厅、明清书房、李记纸扎等20多家店铺,形成了与石板老街格调一致的传统游线;开发尚庐书院、文楼早茶店、老街客栈、清溪园、中国名厨文化展示馆、沁园等精品园林等休闲旅游和民宿产业,形成文创、餐饮、茶吧、娱乐于一体综合配套区;茶巷片区以独特的景观小品,创意亮化设计、绚烂灯光演绎手法,优化游线夜行视效体验;招募袖珍小吃、文创工艺、非遗老字号、地方特产、潮流手作等多品类摊主,升级夜间消费场景。
四是提升文旅配套服务水平。优化旅游交通体系,对河下古镇开展绿化提升、亮化、停车场配套、控源截污、水系贯通和拓宽雨污管网。完成慢行系统三期慢行步道及生态景观建设、状元府邸通道建设、竹巷西街、姜桥巷、白酒巷至摇绳巷段石板路铺设;完成乾鱼巷口节点亮化,配套设置公共艺术小品及绿植;完成多功能综合停车场——茶巷停车场、蓝园停车场建设,配套栽植景观绿化、亮化照明、公厕等;完成河下古镇南入口生态廊道、蓝园水杉林口袋公园建设;完成沈坤状元府至城河水系及景观建设、萧湖拆绿透湖2期工程;完成竹巷西街雨污管网、强弱电入地和水系景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