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效,采取三项措施,不断推进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一、三方联动,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题。全球贸易形式复杂多变,不少外贸企业面临着融资问题。针对该项问题,淮安区开展“政银企”三方联动,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区金融管理部门与商务、发改、各银行机构共同成立淮安区外贸专项工作组,全面摸排企业的融资需求、经营状况和发展难题,形成“申报清单”“推荐清单”,编发《金融服务联系卡》,涵盖政府部门、辖内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和6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方便企业申请金融服务。举办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宣讲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围绕国内外宏观形势、大宗商品、贵金属以及相应避险策略等内容展开深度解读,近50家涉外企业代表参加活动。开展金融上门服务活动,主动走访拜访企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帮助开展融资。今年上半年共走访228户外贸企业,累计发放贷款5.85亿元。
二、质量赋能,服务支柱产业升级。教玩具行业是淮安区的“2+2+N”主导支柱产业之一,区市监部门统筹建立大质量服务机制,融合质量基础、认证帮扶、金融支持等多项职能,为教玩具产业量身定制14条措施,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教玩具装备行业质量水平和品牌效应。聚焦教玩具企业产业特点、产品状况、质量短板,精准发力、把脉问诊,开出“8张工作清单”“6项质量工作图谱。依托“苏质贷”、“淮质融”、知识产品质押融资等市场监管征信政策,建立“政银企”三方互联机制,今年以来共组织专题座谈会、推介会2次,帮助12家企业与银行成功签约,共获知识产权融资4070万元,“苏质贷”4450万元。
三、法治护航,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振兴。西瓜产业是淮安区苏嘴镇农业支柱产业,为保障西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区司法局联合苏嘴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共同开展“法律托管”服务苏嘴西瓜产业联盟活动。推选服务能力强的律所建立法律服务团,与西瓜产业联盟结对,并确定一名固定的联系律师;制定相关产业链服务标准,围绕治理结构、产权保护、经营风险防控等方面需求,为产业链做大做强提供法律支持。在工作过程中,托管律师积极发挥“法律参谋”作用,走进产业园现场开展“法治体检”,审查西瓜种植、购销、运输等合同20余份,排查价格条款模糊、违约责任缺失等法律风险30余条,为种植户的货款拖欠纠纷、西瓜种子质量纠纷等提出法律建议1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