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区创新推行“五环互锁”闭环工作法,着力构建从源头到末梢的一体贯通式安全监管体系,通过多项举措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精细摸排,锁实底数环。通过“两上两下”工作法,全面精准掌握安全监管底数,重点推动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实现全覆盖,指导辖区876家冶金等工贸企业完善相关机制,在14个重点行业领域实现应建尽建,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安全监管筑牢源头根基。
多元宣教,锁紧宣教环。聚焦重点行业领域,紧盯事故易发多发环节,构建覆盖重点行业、关键环节、多种场景、城乡全域的多维立体安全宣教格局。结合季节性与专项工作要求,组织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高温熔融等重点领域专题培训7次,召开专题部署会3次,举办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活动 2 场,累计覆盖 1000 余人次,切实提升各方安全意识与技能。
严查彻纠,锁深除患环。构建“市、区、镇街”三级联动机制,组织5个专家团队开展全覆盖、拉网式隐患排查攻坚行动。强力推进违规动火作业、粉尘涉爆清尘、有限空间作业、厂中厂专项“四项整治”。选派业务骨干深入重点企业指导工作,专项督导粉尘涉爆企业21家;对辖区75家“厂中厂”出租方、234个承租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1006条,已整改完毕977条,有效筑牢安全防线。
宽严相济,锁准提升环。推行“诊断式”帮扶与“阳光化”执法,靶向纾困解难,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安全动力。开展“有需必应 精准服务”安全生产现场“诊断式”帮扶活动,“一企一策”靶向治理风险隐患;在执法过程中同步为企业指问题、教方法,实现“一次执法、全面体检”。此外,多次开展“涉企执法专题培训”,覆盖执法人员三十余名,有效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压实责任,锁牢督导环。强化跟踪问效与结果导向,实施多层级穿透式督导检查。对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督导10余次,检查单位50余家,整治隐患500余项,并通过高频次“回头看”严防问题反弹,层层传导监管压力、环环压实安全责任,确保隐患整改到位、管控措施落地见效、推动企业安全水平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