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促进就业的重要群体。2024年,市政府首次把实施“留凤工程”、促进在淮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留淮就业列为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拓宽就业空间、促进供需对接、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兜底保障,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水平安全创业。
大学生就业,学校是供给方,企业是需求方,做好供需对接,便能事半功倍。该项目旨在深化“7+3”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与高校院所交流合作,推进在淮大中专院校与重点企业进一步协同发展,提升在淮大中专院校学子留淮意愿。为此,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牵头开设先进制造业集群专业和校企合作专班,人社部门牵头毕业生在淮实习与“双进”活动。截至2024年12月,职业院校新开设“7+3”先进制造业集群专业12个;大中专院校与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设校企合作专班35个;组织在淮大中专院校学生在淮实习6000人。
市县联动,统筹推进。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共组织两千余名学子走进中天钢铁、比亚迪实业、天合光能、捷泰新能源、共创草坪、鹏鼎控股、百斯特食品、盖世食品等20余家重特大项目现场观摩,让在淮学子深度感受淮安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让更多在淮学子看好淮安、扎根淮安、服务淮安。
同时,设计重点企业人才需求表,与在淮重点企业对接沟通,充分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组织重特大项目企业负责人、职业经理人,精准定向走进各院校对口院系、专业开展招聘宣讲、产业发展与职业规划讲座、人才政策推介等活动26场,切实加强在淮大中专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生涯规划意识,不间断向在淮大中专院校学子宣讲留淮就业创业人才政策,持续营造知淮、爱淮氛围,有效促进在淮学子留淮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