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亚体育在线_英亚体育投注-360足球直播推荐

涟水县:夯实宜居宜业硬根基 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时间:2025/10/11    来源:涟水县政府办    字号:[ ]

近年来,涟水县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夯实美丽涟水、生态涟水、平安涟水高质量发展基础,精心描绘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崭新画卷。

一是生活质量节节好。涟水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村干部带头对辖区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理,各镇街加强长效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做好房前屋后绿化、美化、保洁工作,全方位营造村庄环境整治“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为逐步改善村庄基础设施,该县在岔庙镇洪滨村、成集镇法华村等地架设路灯995盏,在高沟镇大胡村、唐集镇联富村等地铺设、修复道路2万平方米,在高沟镇墩南村和红窑镇金城村、大金圩村等地新改建农村公共厕所9座,在梁岔镇费庄村、高沟镇苗荡村等村新建修复凉亭、长廊。

二是村民收入步步高。近年来,涟水县统筹整合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等资金,优先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倾斜,进一步做强优质稻米、芦笋等特色主导产业。红窑镇依托弱碱性沙壤土这一天然优势,大力发展芦笋产业,设施化芦笋种植面积已超万亩,吸纳周边近2000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大博农业项目总投资1.26亿元,在金城村建设厂房、冷库8000平方米,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90万元。为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红窑镇李庄村引入华夏云锦、天宫云锦等,着力打造云锦特色产业。南集镇南集居委会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城乡致富稻米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项目,辐射带动周边2万亩优质稻米种植;充分挖掘“抗日大饭店”红色文化和“大豆”文化,打造“南小千”等千张品牌,千张年产量约300吨。保滩街道周集村利用整治后闲置荒地,招引童话森林农旅项目,利用区位优势和闲置房屋,打造休闲民宿,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幸福生活处处显。3年时间内,该县保滩街道周集村先后整治16个自然组,拆除破败建筑500余处,疏浚排水沟渠4.5公里,栽植景观苗木5000余株。村庄基础条件变好后,该村通过量化评分、动态赋分、公正奖励,激发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常态化开展“周末逮幸福”公益课堂,成立工作室,邀请专业人士开设书法、阅读、讲座等兴趣课程,关心帮助更多孩子。围绕“1+6+N”的建队目标,组建6支志愿服务队和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常态化开展义诊、文娱等活动,去年开展文明实践惠民活动60余场次,极大丰富了村民生活。截至目前,周集村已先后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2023年度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淮安市特色田园乡村”“淮安市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