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市场监管局以守牢校园食品安全底线为目标,深化主体责任,细化目标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创新制度机制,有力有序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工作成效显著。
全面发力 推进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周密谋划部署。结合2024年全市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和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面向全市范围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学生餐供餐单位、校内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开展春、秋季校园食品安全全面检查工作。组织市场监管、教育、公安、卫健等部门开展联合督查,横向协同,纵向传导,打造校园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共同体”。局党委、局派驻纪检组每周调度推进整治工作,精准靶向纵深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二是强化督促指导,落实主体责任。结合该市食品安全“三分监管”工作要求,督促指导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在开学前完成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自查自纠、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调整、从业人员培训、个性化风险管控清单制定完善等工作。要求各学校食堂及校外供餐单位从采购食品原料开始,全链条、常态化、高质量完成好“三类人、三件事、三本账”工作。全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线上集中指导和线下点对点检查,有力有序督促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全面、细致做好食品原料采购查验、库存食品检查清理、环境卫生清洁、人员健康管理、餐饮具及加工用具清洗消毒等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吃得安心、放心。各县区结合开学关键时机,提醒并组织包保干部与监管人员一同走进校园,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及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以检查为培训,提升包保干部业务水平。
三是强化学习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多轮次上门检查指导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更新完善从业人员健康档案,针对新调整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新到岗的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确保熟练掌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并做好学习记录。各县区结合辖区实际,采取集中培训考核、现场系统抽考的方式,对学校食堂和学生餐供餐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抽查考核。对全市学校食堂推广“色标管理法”,夯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基础,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四是强化结果运用,严格执法检查。结合省市场监管局校园食品安全第三方风险评估结果,指导县(区)市场监管局组织精干执法力量,带着问题和指导意见实施专项检查。全市上下通过检查,实地指导解决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以检查为契机,发现自身监管能力不足之处和过往检查盲点。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录入智慧监管系统,及时形成问题清单,责令限期整改,对严重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对全市717家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进行全面抽检,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开展核查处置工作。及时讨论交办纪委监委和局派驻纪检组交办的问题,跟踪推进,闭环管理,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懈、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五是强化源头管控,严格供货商监管。沟通教育部门掌握2024—2025新学年集中招标学校食堂供货商名录和品种目录,对598家中标单位按照区域科学梳理整合,将食品品类进行集中统计和交叉比对,为所有供应商建立信息库,动态掌握供应品类、行政处罚、随机抽检等情况,及时通报预警给教育部门,督促学校食堂和集采集配平台加强供货商的筛选和管理。加强信息追溯,鼓励校园食品供应商通过市市场监管局“一体化信息平台”流转进销货数据,实现食品流通全过程电子化、食品追溯链条清晰化,确保进销货数据可追可查。加强对集中采购平台的指导。对于设立集采集配平台统一对学校进行食材供应的县、区,进一步加强对平台供货商的监督指导,重点对进货查验、检验检测、储存运输、菜谱制定等环节进行检查和指导。推动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信息共享、齐抓共管,对部分食品安全隐患较多、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供应商,及时警示沟通,合力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六是强化协同共治,实施联合监管。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深入落实市纪委“三个一”工作机制,每周开展一次由分管领导带队、局派驻纪检组参与的学校食堂走访指导活动,重点抽取暑期76家实施改造的学校食堂进行现场监督指导。建立《校园食品安全信息通报交流制度》,定期向教育部门通报校园食品安全案件和校园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不合格情况。联合学校、主管部门、属地政府建立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将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在校园内化解。市场监管、教育、卫健、公安等部门围绕校园食品安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开展多轮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立案查处44起,公开发布11件典型案例,发送食品安全风险提示函10份,出台6项制度文件,制定指导手册1份,发现解决5起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指导76家学校食堂暑期实施改造升级,实施校园复用餐饮具抽检1524批次,合格率98.56%,餐饮具抽检合格率98.77%,位列全省第一。校园食品安全信息通报交流制度受到市纪委书记的批示;校园食品安全接诉即办工作被省市场监管局纳入《江苏省市场监管领域改革创新若干措施和滚动实施清单》;《提前介入帮促指导学校食堂利用暑期改造升级》《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市学校食堂集中推广“色标管理法”》等经验做法受市场监管总局简报推介,形成了一批特色亮点工作。
创新模式 压实责任保食安
淮安市市场监管局紧紧抓住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牛鼻子”,全面实施学校食品安全“三分监管”新模式,在驻淮高校探索设立“食安驿站”,持续压实学校、承包企业、市场监管、教育、伙委会以及属地政府等各方责任,聚力共保校园食品安全。
一是实施“三分监管”,压实学校主体责任,有效防控风险。在学校推行食堂分类、风险点分级、监管分等的食品安全“三分监管”新模式,配套实施“强基工程”,提升一线监管人员检查指导水平。一方面,针对自营和承包经营两种情形,围绕建立“学校—食堂—承包企业—供餐档口—供货商”的全环节食品安全责任链条目标,从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流程、考核奖惩等方面进行规范。对承包经营的食堂实行食品安全“双总监”制,引导其采取色标管理、智能晨检、智能食品留样、AI智能抓拍等手段,实现管理水平提档升级。另一方面,指导学校对各个食堂分岗位制定个性化风险点管控清单,按岗位配备食品安全员,对高风险点在对应关键控制点公示并明确防控措施和责任人,通过“日管控”每天必查,对中低风险点,坚持每周检查一次,避免了主体责任落实“模板化”现象。学校食堂注册率100%、考核率100%、三类人配备率100%、三件事落实率99.46%,长期处于全省前列。
二是设立“食安驿站”,夯实社会监督责任,凝聚师生合力。为解决高校师生诉求处置不及时、满意率不高等问题,市市场监管局着力规范高校食堂投诉台、留言册、“餐厅110”线上投诉平台等工作流程。同时,组建高校食品安全青年志愿者队伍,让志愿者担任市场监管部门的“情报员”,对学生有诉必应。指导淮阴工学院率先设立“食安驿站”,整合学校处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各方资源,进一步畅通“即诉即办”渠道。食安驿站实行学校领导带班,校餐饮服务总公司、伙委会与承包企业轮流值班制,提供投诉受理、处置、反馈“一站式”服务。日常开展营养知识、食品谣言、制止餐饮浪费等科普宣传,提供“茶吧式”交流场所,让学生会、伙委会在食安驿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活动,并提供免费茶水、失物招领等贴心服务,全力提升师生对驿站的认可度,全市已建成食安驿站9个,力争把校园里的食品安全投诉争议闭环在校内,将师生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需求整合于驿站,及时高效解决师生诉求,切实维护师生权益。
三是推广色标管理,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组织编写、发放2200份《淮安市餐饮服务色标管理视觉识别系统》手册,系统梳理餐饮服务色标管理的标志色、样式示例以及八个大类的标识使用方法,提供了大量实景图例供学习参考。指导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在日常管理中引进“色标管理法”,针对餐饮食品加工处理不同流程、加工区域、食品种类、工用具等,分别采用红、蓝、绿、黄等颜色进行标注并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隐患,有效避免食品交叉污染的发生。组织学校食堂管理人员集中学习和交流观摩,帮助解决“色标管理”具体落实中存在的“物品定位不准确”“色标使用不统一”等问题,推动从业人员根据标识在指定区域使用指定工具进行相应食品加工操作,逐步完善规范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已有521家学校食堂已采用“色标管理法”,覆盖率达72.7%,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以案为鉴 瞄准重点再排查
10月中旬以来,为纵深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淮安市市场监管局以案为鉴,聚焦学校食堂大宗食品源头管控,以肉类及其制品为重点,强监督检查、强信息追溯、强部门联动,专项整治行动再发力、再深入,全力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新一轮的全面自查和重点再排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一是快速反应,排查工作再严密。媒体曝光云南某中学臭肉事件后,市市场监管局及时将相关新闻视频转发至各县(区)市场监管局餐饮监管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食堂,并跟踪关注事件发展过程,第一时间转发官方调查情况通报,要求监管人员、学校食堂、肉类供货商以案为戒、举一反三,迅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从12315、12345及学校接诉即办受理记录中、2724份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抽检报告中,再梳理是否有澳英亚体育投注:肉类及其制品的投诉举报内容和不合格信息,深挖细查问题线索,及时开展核查处置。
二是部门联动,责任意识再压实。市、县(区)两级纪检监察部门、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联动协作,重点对用餐人数1000人以上小学食堂、3000人以上中学食堂肉类及其制品的采购贮存、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工作进行“四不两直”监督走访。市场监管部门将秋季校园食品专项检查、抽样检测、行政处罚情况书面通报同级教育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对部分食品安全隐患较多、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供应商,面对面进行沟通警示,进一步压紧压实校方和供货商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各方食品安全意识,合力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三是源头管控,信息追溯再完善。联合教育部门对全市学校食堂新学年的大宗食品供应商名录再更新、再完善,从食品流通环节按照区域、供货品种对供货商进行梳理整合,对138家肉类供货商实施精准监督检查,引导鼓励涉校供应商通过淮安市市场监管局“一体化信息平台”流转进销货数据,实现供校食品全过程电子化、食品追溯链条清晰化,确保进销货数据可追可查,问题食品可追可溯。从食品生产环节开展全面摸排,梳理本市直接供校食品生产单位和供货产品详细信息,建立完善淮安市供校18家食品生产企业、17家食品小作坊监管档案(其中肉制品生产企业1家、小作坊2家),加强培训指导工作,督促生产者依法依规开展生产活动,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供校食品质量安全可靠。
四是关注热点,宣传科普再走心。重点关注监测涉及校园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舆情事件,紧贴师生家长的关注点、需求点,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校园食品安全的科普知识,面向市场监管人员、教育部门招标人员、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学生和家长定向开展“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及时答疑解惑家长的咨询建议、投诉举报,促进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更好地转化为生活工作实践,消除食品安全知识盲点和误区,广泛争取社会各方对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