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在淮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周 毅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走在前列、勇争第一、多作贡献”的工作要求,坚持“围绕中心、实干有为、争创一流”的工作定位,认真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扎实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取得了一批可观可感的实践成果。协助市委召开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座谈会,创新举办“周恩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题展,精心组织人大代表履职实践成果汇报会;组织五级人大代表“进网格、促和谐”;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相关做法得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人大》杂志等权威媒体多频次报道,常委会理论研究实践成果在《群众》杂志刊发。
一年来,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发展,交出了一份实干实效的履职答卷。出台全国首部由市人代会表决通过的营商环境类法规,设立“企业家日”;全国率先在设区市层面出台地理标志促进和保护条例、设立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监督点,全省首家实施人大代表河湖长制监督员制度;英亚体育在线:人大代表提出的澳英亚体育投注:引领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列为省人代会重点建议。
一年来,我们改革创新、协同推进,打造了一些先行先试的特色品牌。全省率先实现选配优秀人大代表兼任镇街人大副职全覆盖、在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成立人大联络机构、通过“数字人大”纵向贯通验收,在特色产业链上组建提升118个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
一、坚持政治引领,增强制度自信,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正确方向
持续加强理论武装。落实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形成常委会党组带头学、组成人员专题学、人大代表履职学、机关干部常态学的联动学习矩阵,一体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澳英亚体育投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切实在增进理论认同中强化制度自信、激发履职动能。
坚决贯彻市委部署。全年共向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汇报6次,向市委请示报告50余次。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任免相统一,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17人次。强化任后监督,对4名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4名“两院”负责人、18名员额“两官”开展履职评议,以“评”促干、以“议”提能。
从严履行党组责任。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行职责。持续抓好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规范了市县区人大机关内设机构,建立了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机制。
二、坚持全局观念,聚焦“四件大事”,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制度效能
助推经济稳健运行促振兴。审议全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视察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设立40个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聘请10名人大经济运行分析顾问,构建“点+链+面”观察分析体系,形成70多篇分析报告。连续三年监督环洪泽湖公路建设,审议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等情况报告,推动试点镇街首次向镇人代会、街道议政会报告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查批准市本级财政决算和预算调整方案,提出强化财源建设、硬化预算执行、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等建议。
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强内涵。听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情况报告,市县联动开展人大代表现场问政活动,推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首次采取“年度+专项”报告形式,关注“生态碧水三年行动”实施情况,促进环保监督精准化。开展河湖长制履职情况现场询问,对巡查、监管等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作出新增市区第六批永久性绿地的决定。
助推人民美好生活提质效。紧盯“县中振兴基础牢不牢”,走访座谈、对标找差、跟踪监督,助力“学在淮安”品牌重塑。审议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报告,以3万份问卷广纳民意,提出优化“融通型”职教体系、深化“互补型”合作模式、营造“成长型”发展环境等建议。调研医保基金使用监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民族工作等情况,推动维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
三、坚持法治思维,创新立法机制,始终彰显良法善治的价值追求
推进立法务实管用。通过地方立法,助力擦亮“四最”营商环境品牌,推动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新增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立法项目;出台《淮安市人大常委会澳英亚体育投注: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决定》,修订《淮安市人大常委会澳英亚体育投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决定》。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开展立法规划中期评估,完善重要立法“双组长”机制,形成法规项目挂钩融合“1+3”模式,使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咨询专家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三方智慧系统集成。
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开展中医药法、工会法“一法一条例”、省对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等执法检查,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暗访、委托第三方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停车场管理、湿地保护等法规“回头看”,以“审议意见+问题清单”方式反馈检查结果。推动备案审查全覆盖,聘请咨询专家36名,清理法规和决议决定26件,完成规范性文件审查12件。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省率先作出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创新“人大代表+法庭”诉源治理模式,组织人大代表776人次旁听评议118起案件庭审。审议全市检察机关检察建议、经开区“两院”工作情况报告,视察公检法工作,联动调研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情况,积极推进全市“八五”普法规划中期实施、涉企案件办理、依法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工作,提出精准有效意见建议。
四、坚持人民至上,发挥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全要素”升级阵地听民声。提升传统点位,全面升级577个“家站点”,通过功能拓展、管理强化、数字运用、内涵创新,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在上海、南京、常州等地建立“驻市外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在外人大代表履职”和“在外选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建设新兴载体,建立20个社会发展观察点,组织81名联络员和信息员,及时了解基层诉求。
“全方位”搭建平台汇民意。深化“惠民生、助发展”人大代表履职建功主题活动,市委书记率先垂范,市县区四套班子中的人大代表积极参与,6900多名人大代表围绕“开展一次访谈活动、收集一份问题清单、完成一项问卷调查、提出一条以上建议、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献一策”,走访近3000个小区,综合形成1000多条建议。
“全流程”完善机制解民忧。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票决产生“人大代表重点助推的十件实事”,在项目现场建立人大代表监督点120多处,配强70多个专业代表组,邀请4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看进展、查不足、督成效。推动人大代表建议高质高效办理,强化“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委员会专项督办、代表工委协调督办、督办月集中督办”机制,市委主要领导领衔督办重点议案,264件议案建议全部办结,办成率、满意率达93.5%、100%。
五、坚持守正创新,注重强基固本,全力建设担当有为的“四个机关”
优化机制激活力。完善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制度,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150余人次、政府常务会议22人次。修订人代会议事规则、调查研究工作规范,完善会前调研、“重点发言人”等制度;推行审议意见当面交办和跟踪督办机制。完善出台机关工作制度10多项,进一步理顺了各委室、各岗位工作职责。
以学促干提能力。举办“人大学习大讲堂”4期,三级人大、五级人大代表线上线下同步听讲;组织500多名人大代表和县区、镇街人大负责同志分别参加7期培训班。组织“人大代表讲坛”,围绕“文旅融合发展”“县域经济和项目建设”等主题,邀请行业人大代表分享履职经验、讲述履职故事。开展“调查研究月”活动2次,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向省人大和市委报送专报27份。
联动协作增合力。制定落实“上下联动十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细化38项工作举措,明确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序时安排。主动争取省人大支持指导,配合开展执法检查、立法和工作调研20多批次。建立市县区人大负责同志季度交流机制,开展县区人大“家家到”调研,主任会议成员联系走访基层人大40余次。“数字人大”上线运行,“代表随手拍”“基层立法联系点”“数观人大”等自建模块特色彰显,有效提升了履职效能。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全面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市人大常委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八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深化拓展“围绕中心、实干有为、争创一流”工作定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不断提高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淮安样板”。
一是着力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体系。保证人民知情。完善常委会联系走访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三个全覆盖”工作机制,设立全市人大代表接待日,加强对人大制度和市委重大决策、政府重点工作的宣传,拓展人民群众知情渠道。畅通人民表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扎根基层、熟悉民情的优势,用好人大代表民生实事监督点、经济运行观察点、社会发展观察点、基层立法联系点,认真倾听民声、真实反映诉求、切实保障权益。扩大人民参与。开展人大代表主题活动,定期组织人大代表、专家、群众集体议事,推动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向社区延伸。探索人大代表建议常态化处理反馈机制,形成“精准交办、重点督办、跟踪催办、评估促办”工作链条。加强人民监督。健全对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的监督机制,探索人大监督与纪检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贯通协调路径。用好“数字人大”履职平台,让人民监督更加便捷有效。注重人民评价。聚焦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组织群众有序参与重点工作评价,建立群众评价反馈机制,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二是着力打造“人民满意+”工作矩阵。助力交出人民满意的发展答卷。结合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总体布局,探索创制性地方立法,开展淮扬菜产业发展保护区域协同立法。调研“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全过程参与“十五五”规划编制。审议重点专项资金绩效并开展专题询问,加强对国有金融企业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预决算审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等监督,拓展镇街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向人大报告试点工作。助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城乡环境。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等条例,修正湿地保护条例。继续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审议年度环境报告,视察人大代表河湖长制监督员工作,联动监督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审议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联动调研被撤并乡镇发展情况,推动城乡发展功能互补、共同繁荣。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社会事业。围绕县中振兴,顺应家长诉求,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持续跟进教育领域监督;围绕高效推进民生实事办理,深化人大代表监督点工作,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围绕优化服务保障,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省养老服务条例等执法检查,调研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悦动淮安”体育品牌提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对外友好城市建设等工作,推进民生福祉不断“升温”;围绕全力筑牢安全堤坝,审议破产审判、未成年人检察等情况,调研涉台审判、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等工作,助力平安淮安、法治淮安建设一体推进。
三是着力提升“四个机关”建设质效。彰显“政治机关”的绝对忠诚。旗帜鲜明讲政治,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打造“提素质、强本领”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彰显“权力机关”的良好形象。不断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加强制度执行,促进常委会和人大机关运行统一协调、规范高效。突出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彰显“工作机关”的职责定位。聚焦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愿,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依法推动解决相关问题。加强同省人大的工作衔接、与县区人大的工作联动、对镇街人大建设的工作指导,发挥好镇街人大兼职副职作用,扎实推进开发园区人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整体工作格局。彰显“代表机关”的使命担当。落实新修订的人大代表法,进一步健全人大代表履职的制度机制。组织全体人大代表积极投身“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及时跟进“学”、丰富形式“思”、紧扣中心“践”、联系实际“行”,当好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