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涟水县紧扣“2233”发展战略,把“全市走前列、全省多出彩、全国争进位”作为第一追求,聚焦最好、瞄准最高、锚定最优,全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一是拓展阵地功能。涟水县高分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苏北“小延安”军旅小镇创成国家3A级景区,成为长三角专项旅游产品之一。县文化馆、图书馆获评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建成16个淮安书房,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建成2个非遗工坊、3个景区书屋。对16个镇街文化站和图书馆、文化馆分馆、373个村文化服务中心进行设施化、功能化改造,拓展服务领域,打造有温度、有特色、有品位的引领性文化客厅,提高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和使用效率。
二是激活创作动能。该县实行文化评奖和文化惠民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精品力作吸引观众进场自觉触及,促进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乡村覆盖率提升。《村里来了花喜鹊》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参加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选,《芝麻官钻笆斗》获省“五星工程奖”,参加全国群星奖决赛,获首届全国小戏小品优秀剧目奖,《哎呦,我的憨哥哥》获江苏省优秀剧目扶持,并与《村里来了花喜鹊》代表淮安市参加省“喜迎二十大”现实题材优秀作品和基层院团优秀剧目巡演展演,《新安少年》成为省少儿舞蹈大赛十佳作品。除此之外,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创作《颂歌喜迎二十大》《永远不忘是初心》《家国一个梦》《疫情防控靠大家》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100多件,文艺精品成为服务进馆受众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主打产品。
三是提升活动效能。年初,涟水县将目标任务纳入全县年终考核,同时把任务分解到场馆、到镇街,每月下发目标任务和指导性活动目录,采取观摩会、过堂会、分析会、推进会、个别约谈会、集中会办会、检查交办会、督查整改会,加大指标完成情况的督查和推进力度。以“百村千场文化行”“百姓大舞台,想唱你就来”“金秋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结对子 种文化”活动,举办非遗展示暨年货大集、戏曲票友大赛、“艺”起闹元宵等主题文旅活动,组织企业职工、中小学生等重点群体进场馆,接受特色化服务。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拓展云展览、云演艺、云体验场景,开展烙铁画、面塑、结艺、淮剧等线上直播5场,观看人数3000余人次,点赞量近100万次,戏剧抖音点击量超200万人次。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重要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该县组织11个本土非遗专场展示,开展面塑、烙铁画、淮海琴书、淮剧等非遗项目校园培训150多场次,举办各级各类讲座、培训、展览活动 326场次,承办全市“全民阅读春风行动”,举办恩来读书节涟水站启动仪式,线上浏览、点赞量达百万,红色经典扫码阅读浏览总量超210万。
四是挖掘团队潜能。该县充分发挥淮剧团送戏下乡主力军作用,狠抓演出计划、演出统计、检查考核等重点环节的管理,突出“政府购买、院团演出、农民看戏”,探索建立“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的送戏下乡模式;充分利用各层级微信平台,及时发布演出预告,合理安排演出档期,科学分配基层文化场所演出比例,开展公益性演出服务。县淮剧团获评全国文旅系统先进集体,策应省“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计划”,加强对民间文艺团队的扶持与培育,县3支文艺团队被评为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支持鼓励全县78支民间文艺团队,进“站”入“心”服务群众,成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