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清江浦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综治中心“增强功能、提升服务、规范运行”等关键要素,进一步整合基层治理“阵地、力量、机制”,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进一步筑牢基层治理“底座”,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一是聚焦增强功能,整合阵地强基础。为了让人民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区级综治中心科学优化内部场所、大力推动阵地整合,设置咨询引导、服务等候、综合接待、分类调解、行政裁决、领导接访、分析研判、法律服务等8个功能区,统筹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中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功能入驻,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在推进镇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坚持“一体两翼五有”的建设思路,整合镇街综治、便民服务等阵地为一体,治理和服务双同步,努力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工作目标。目前,全区镇级综治中心全部实体化运行。同时打造了化工新村、海润枫景等62个网格睦邻驿站,作为镇级综治中心的延伸阵地,对群众身边的小诉求、小矛盾、小纠纷,做到早知晓、早处置、早解决。
二是聚焦提升服务,整合力量强支撑。按照“集合办公、集成服务、集约管理”的模式,整合区有关部门力量,构建“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治理”的工作格局。目前,区综治中心根据矛盾纠纷类型和数量,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党委政法委、信访、公安、法院、司法、人社、住建等7个部门常态化坐班,教育、市场等10个重点部门轮流坐班,其他涉事部门随叫随到。镇街综治中心整合“为民综合服务+矛盾综合调处”人员力量,推动公安、司法、信访等条线做实矛盾调处工作,民政、残联、人社等条线做优为民服务工作。同时,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志愿者、热心居民和“五老”等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探索各具特色的“一站式”解纷应用场景,形成了富强公益坊、“银发红心”调解室、老赵调解室、“帮多多”枫桥调解服务团等8个调解品牌。
三是聚焦规范运行,整合机制强效能。坚持诉求分流、矛调打头、诉讼断后的原则,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区综治中心健全“登记受理-先行调解-风险研判-分类流转-跟踪督办-案结事了-总结分析”的矛盾纠纷闭环处置机制,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办理时限和质量标准,确保在“前端、中端、后端”三个端点,矛盾纠纷处置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完善镇级综治中心事项登记办理、联动联调、分析研判、工作报告、回访评价等机制,常态化开展网格排查走访,组织网格员第一时间掌握网格内居民信息动态、诉求纠纷等情况,做到“小矛盾就地化解、大矛盾及时上报”。截至目前,全区两级综治中心累计化解矛盾纠纷60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