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洪泽区创新打造“泽法商事厅”平台,高效整合工商联、商会等多元力量,赋能区域营商环境优化。今年以来,通过“泽法商事厅”平台化解纠纷107件,涉案标的300余万元,平均用时不超20天,化解的涉“一带一路”纠纷获评“全国工商联百佳商会调解案例”。
发挥平台优势打造服务驿站
依托非公企业诉调对接平台,在经济开发区生态示范园和区委政法委建立“泽法商事厅”实体化议事空间,打造全市商会商事调解工作典型示范点。聘请1名驻院人民调解员、4名商会调解员、2名法官组成“专职+兼职+指导”的专业调解工作团队,集中开展调解工作。打造包括圆桌谈判在内的多种商业谈判场景,努力营造商务、舒适、温馨的氛围。
融合解纷资源释放调解效能
依托“淮上枫桥14+3”平台,将商会调解纳入法院大调解格局,积极指导行业间成立调解组织。截至目前,18家商会均已成立商事调解组织。发挥阵地集群优势,集合政法委“一站式护航工作站”资源,吸纳法律咨询专家、律师顾问等,为疑难商事案件提供行业规则、商事习惯等方面的解纷支持。
聚焦关键环节促进实质解纷
完善精准识别机制,对立案时发现适宜调解的纠纷,主动释明诉讼的风险以及调解成本低、效率高、诉累轻优势,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完善诉调衔接机制,围绕“商会调解+专业审判”解纷新模式,鼓励商会调解员在法院驻点办案。对于调解成功的,及时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由调解员列明争议焦点、提出处理建议后,移交法院继续审理。完善跟踪回访机制,注重在调解中引导兑现权益款项,能当即履行的尽可能促成履行完毕,对于阶段性履行义务设立惩罚性条款,减少拖欠企业账款情况。今年以来,在通过“泽法商事厅”平台化解的107件纠纷中,委托商会调解案件89件,调解成功率55.06%。
延伸服务触角优化营商环境
加大法润民企“双走进”活动频次和覆盖面,建立“法官+企业+商会调解员”挂钩联系机制,定期深入企业开展法律体检。2025年以来,先后为21家重特大项目投资企业排查法律风险和管理漏洞,开具“法律处方”6张。组建涉企案件专家咨询库,定期召开企业服务保障会商会。先后开展“法治护航制造业集群发展·益企赢商”座谈会、服务科技型企业典型案例分析会等各类活动5场,向企业制发司法建议2份,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难题1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