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政策持续发酵,全球供应链震荡叠加国内成本上升压力,导致经开区部分外贸企业面临订单缩减、利润压缩等挑战。为护航外贸企业平稳过渡,经开区劳动仲裁委主动靠前服务,创新工作机制,通过“三项机制”,为企业纾困解难,筑牢和谐劳动关系防线。
一是建立用工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一方面,通过对接企业用工备案系统、劳动争议调解平台等数据源,实时跟踪重点外贸企业的劳动纠纷投诉情况,对异常波动企业提前预警。另一方面,针对外贸行业劳动争议开通绿色通道,对涉及外贸企业的案件优先受理、快速调解,确保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截至目前,经开区外贸企业用工相对平稳,暂时未有裁员等集体劳动纠纷。
二是落实仲裁服务进企业机制。针对外贸企业普遍存在的法律认知盲区,劳动仲裁机构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组建专项服务队,深入产业园区开展“法治体检”。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案例剖析等方式,重点解读在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下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时涉及的工时调整、经济性裁员等法律红线,提供合规操作模板等。
三是构建长效服务机制。劳动仲裁机构的主动介入,不仅化解了眼前矛盾,更推动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全周期管理能力”。通过定期发布一些近期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提升自主预防纠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