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盱眙县聚焦群众和企业需求,创新构建“分类施策、场景延伸、资源整合”的“法律集市”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基层群众与企业的急难愁盼法律问题。截至目前,开展“法律集市”活动105场次,提供法律援助13次、法律咨询784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13次,引导司法鉴定2件。
精准分类施策,实现法律服务供需适配。该县统一规划“法律集市”服务内容与主题,建立“群体+时段+领域”三维定制机制,确保法律服务精准匹配差异化需求。在群体分类方面,面向企业重点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及合同风险防控等专题服务,结合典型事故案例与经营纠纷以案释法,帮助企业筑牢法治经营防线;面向农民工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婚姻家庭、遗产继承、工资追索等高频需求,同步强化防诈骗、赡养抚养等民生法律知识普及。在时段与领域适配方面,紧扣时节热点与县域产业特色设定活动主题,例如在龙虾产业旺季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解读活动,实现法律服务与需求场景同频共振。同时,针对妇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个体诉求,安排法律顾问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引,从投诉维权流程指导、遗嘱订立要件解读到房产分割方案建议,全方位回应个性化法律需求。
创新场景延伸,打破法律服务时空限制。该县突破传统固定设点模式,通过“流动化+场景化+全域化”拓展“法律集市”服务边界,实现普法服务“无死角、全覆盖”。推行“流动法律集市”模式,针对农贸市场改造、乡村集市等场景,采取“借摊设点+沿街走访”方式,在不影响经营的前提下开展法律服务;聚焦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体,在中秋节、重阳节等节点将服务搬进景区、社区,上门解答赡养、防诈骗等问题。打造“场景化普法阵地”,结合盱眙县第一山、铁山寺景区文旅特色,在游客集散区设立“法治文旅”宣传点,通过“景区违约维权”“游客受伤索赔”等鲜活案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深化“四进”服务机制,推动“法律集市”全面进驻社区、校园、企业,开展家庭赡养纠纷调解、企业“法治体检”、种植户购销合同审查等活动,全年通过“四进”模式调解纠纷80余起,实现法律服务与基层场景深度融合。
整合优质资源,强化法律服务专业支撑。该县坚持“专业力量主导+多方协同参与”,通过团队组建与跨域协作,全面提升“法律集市”服务质量与效率。组建多元化专业服务团队,整合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乡镇综合执法办等力量,明确分工协作机制。积极推广“都梁e企盾”“盱e援”小程序,实现政策查询、法律咨询“掌上办”,有效解决企业“跨部门协调难、多头跑办繁”的问题,实现“线上申请、线下响应、快速处置”的服务闭环,大幅提升了法律服务的可及性与效率。建立跨所协作机制,打破镇街地域限制,司法所联合走进工业园区开展“盱力助企·和‘法’赋能”等专场法律集市活动,通过“讲座+答疑+实操培训”组合模式,帮助环保材料等企业完善合同条款、规避经营风险,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与服务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