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4月21日,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大队、市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共同举办的纪念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拉开帷幕。活动持续两天,旨在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4月21日,“科普进校园 筑梦向未来”活动在淮师一附小举行。现场,该校学生表演了世界地球日公益宣传主题歌曲《低碳贝贝》,向大家发出“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倡议。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大队专家作《地球日和地质灾害应急》科普知识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地质科学知识娓娓道来,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普课。在2025年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淮安选手王悦和周扬,也带来了《守护“地球之肾”,聆听鸟儿欢歌》和《天上的快递员:揭秘水汽的环球旅行》两场精彩的科普讲解,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最后,市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结合案例,讲解了鸟类撞击玻璃的危害及防护措施,并引导参加活动的全体师生共同在校园玻璃幕墙上粘贴防撞贴纸,为保护鸟类贡献力量。
4月22日,市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专家在古淮河国家湿地公园带领网络公开招募的40名儿童及家长,开展一场身临其境的观鸟活动,一起感受湿地的生态之美、聆听鸟儿的天籁之音、畅享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乐。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凝聚自然资源科普宣传力量,挖掘淮安自然资源特色亮点,深入基层社区,走进校园课堂,讲好山水林田湖草沙故事,激发全社会自觉珍惜爱护自然资源的热情,真正让自然资源科普知识造福百姓、服务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淮安一直在路上。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印发《淮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淮安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淮安市湿地保护条例》修正工作列入市人大2025年立法计划;科学开展国土绿化,2024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61万亩,营造林综合实绩核查上报合格率100%,建设省级绿美村庄25个;加强湿地保护修复,2024年新建湿地保护小区6处,新增受保护湿地面积2107.49公顷,组织实施6个“国家山水工程”子项目,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7亿元……一幅绿色生态画卷正在淮安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