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以来,英亚体育在线:开展化工医药生产企业打非治违专项治理行动,按照“铁脚板+大数据”的要求,督促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整治,做到摸底排查全面见底、问题隐患全面起底、整治整改深入彻底。
高位部署推进,织密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非治违”专项治理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严肃认真开展排查整治,严守安全底线。省安委办通知下发后,市、县两级迅速召开部署会议,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要求,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整治期间,市安委办每周调度工作进展,确保工作落实落细。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高压态势。截至5月中旬,在工业园区、涟水、洪泽等化工企业集中的县区,面向企业职工发送宣传举报短信4万余条。在淮安发布、古楚平安哨等主流媒体,宣传违法违规“小化工”“小医药”的主要特征和危害,公布举报电话,有奖征集问题线索。通过不同方式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到专项治理行动中来,在全社会营造“逢违必查、违法必究”高压态势。目前,通过群众举报查实“小化工”1起。
突出重点区域,全面起底排查。充分发挥镇村“前哨”、网格员“铁脚板”作用,对辖区闲置厂房、废弃学校、养殖场等重点场所,采取全面普查、明查暗访、回头检查等方式,逐企业、逐单位、逐场所“过筛子”,做到一张网、全覆盖。市县应急、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底单内化工医药生产企业、冠名“生物”“新材料”等字样的工贸企业开展联合检查,重点查处违规中试、擅自变更等违法违规行为。截至5月中旬,此次治理行动已累计出动人员4075人次,排查各类场所6000余处,排查问题隐患276条。
加强信息共享,凝聚整治合力。5月6日,召开专项治理会商会,各部门间通过“大数据”联动对比,筛查疑似非法名单,实现精准打击。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使用“灭菌”“反应”压力容器信息1592条,住建部门提供月度用水量环比增加5倍企业82家,公安机关提供易制爆化学品年使用量超过100公斤单位104家,交通部门提供危货车辆异常停留、卸货地异常信息1064条,生态环境部门提供废水排放异常企业6家,税务部门提供购销两张清单和企业经营范围对比情况。市安委办初步筛查,各县区全面组织现场核查,确保不漏一家。
下一步,英亚体育在线:将坚持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排查整治违法违规“小化工”“小医药”与排查整治非法成品油、烟花爆竹等工作紧密结合,县区、镇街监管人员同步开展巡查检查,坚决铲除违法违规“小化工”“小医药”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