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运河之都”淮安以开放为笔、以平台为纸,深耕淮河华商大会、金秋经贸恳谈会、台商论坛等核心载体,持续拓展对外合作的深度,从长三角北翼开放节点城市跃升为区域性开放高地。
架起两岸融合“连心桥”,台资高地从“集聚”到“集群”
作为大陆唯一以“台商”命名的经贸论坛,台商论坛历经十九年深耕,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从单一项目对接平台向两岸融合发展战略平台的成功转型。论坛紧扣“联拓市场 智启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 共建台资集聚区”等时代主题,累计吸引近千名海峡两岸嘉宾,成为推动两岸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
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台资经济从“单点落地”向“集群发展”的深度跨越。依托国家级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的金字招牌,英亚体育在线:已累计设立台资项目1500多个,总投资近260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近80亿美元,形成“千家台企落户、千亿产值贡献、千名台商汇聚”的独特格局。龙头企业的引领效应愈发凸显。鹏鼎控股今年再追加80亿元布局AI配套项目;运时通20亿元软体家居科技园、佰瑞10亿美元零碳绿电电子制造等项目陆续落地,推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产业链向高端化迈进。
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成为集群化发展典范,精准承接昆山及周边优质台企富余产能,累计签约引进南宝新材料、新莱洁净等项目近70个,实现了“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乘法效应。
打造全球招商“强磁场”,开放能级从“量增”到“质优”
金秋经贸恳谈会是淮安面向全球的“开放名片”。自2022年举办以来,这一盛会迅速从单一项目签约升级为“主会场+县区主题子活动”的立体格局,构建起覆盖聚氨酯、复合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封装测试等重点领域的精准对接体系,成为全球优质资源落地的“强磁场”。
四年来,百胜、百事食品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实现了外资利用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创新引资模式的探索更显淮安智慧:洪泽区设立苏北首个“纯外资主导+本土产业协同”的QFLP基金,由KKR集团引进丹麦诺和控股,对施尔丰开展股权投资超6000万美元;巨石集团两次增资共15亿元,形成了项目投资、资本注入、产能扩张多元并举的引资新格局。
产业链招商精准发力。英亚体育在线: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常年驻守台资密集区,赴德国、意大利设立驻点招商机构,年均境外招商超30批次,围绕龙头企业开展“走进总部”活动,成功引进全球最大现代化菌种繁育中心、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等标杆项目。2025年金秋经贸恳谈会上,苏州华碧钙钛矿项目、金湖18.38亿元产业链项目等成果亮眼,洪泽复合材料产业园实现“开园即满园”目标。与此同时,“政产学研金”协同生态加速形成,北京化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等相继揭牌,为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创新动能。
铸就淮水商脉“同心锁”,华商生态从“结网”到“织梦”
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淮生态经济区等重大战略的唯一交汇城市,2021年,英亚体育在线:举办首届淮河华商大会,聚全球华商、议合作大计,突破行政区域限制,整合区域资源,拓展合作领域,引发淮河流域城市的强烈共鸣、海内外企业家的热烈响应。
五年来,英亚体育在线:充分发挥淮河华商大会这一载体平台的作用,依托生态、区位、产业及服务四大优势,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深化与各类企业家的交流合作。大会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的核心载体、产业合作的关键平台以及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台华新材料、天合光能、南高齿等集团企业都因大会与淮安结缘并在淮投资,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大会期间,各县区、园区还立足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精心策划各具特色的子活动,构建起产业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的立体平台。
激活全域开放“新动能”,合作格局从“单点”到“全域”
淮河华商大会、金秋经贸恳谈会、台商论坛等多轮驱动,推动淮安对外合作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开放”。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今年1-10月,英亚体育在线:进出口总值49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
开放载体能级持续提升。中国(淮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交易额年均增长50%以上,培育500余家跨境电商主体;淮安港与上海港实现“海河联动、沪淮同城”,今年1-10月淮安港外贸集装箱再创历史新高,达14.52万标箱,同比增长57.42%;淮安涟水国际机场全货机航线、海铁联运班列畅通物流通道,让“淮安制造”远销全球。制度型开放的深入推进更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淮安市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若干方式》出台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全覆盖,让开放成为淮安最鲜明的城市特质。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英亚体育在线:必将深化对台融合、拓展全球合作,在制度型开放上再突破、在产业协同上再升级、在服务创新上再提质,以蹄疾步稳的定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书写更加精彩的开放答卷。